大象水泥网

微信扫一扫

微信小程序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扫一扫关注

扫一扫微信关注
天下好货一手掌握

宋志平:联合共赢,人本文化

   2020-06-05 中国水泥网6760
导读

在40年的传奇企业历程中,宋志平从技术员到央企掌门人,数次将身陷绝境的困难企业改造成全球领军者。他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,整

 在40年的传奇企业历程中,宋志平从技术员到央企掌门人,数次将身陷绝境的困难企业改造成全球领军者。他先后推动8家央企重组,整合上千家民营企业,并通过全方位改革,将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双双送进世界500企业强。作为继稻盛和夫之后唯一担任两家世界500强企业领袖的企业家,宋志平也因而被称为“中国的稻盛和夫”,他用事实证明,只要具备企业家精神、企业家情怀,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,都一样能做好。
 
以人为本
 
点燃职工心中之“火”
 
1993年,宋志平刚出任北京新型建筑材料厂厂长不久,便遇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。那时很多国有企业正逐步从体制中走出来,不少企业因无法适应市场,打了败仗。面对2000多人的企业,这无疑给宋志平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好在职工们愿意出资出力一起救活这个厂,最终七拼八凑把资金的事情解决了,企业才得以继续发展。即便事过已久,但宋志平每每回忆起当年职工帮助自己共渡难关那件事,总是记忆犹新。
 
 
 
大事面前,职工们的团结精神让宋志平甚是感动;但回归到个体来说,人心涣散的状况也让宋志平倍感焦虑,焦虑的来源是不少人对国企失望了,所以表现得越来越“冷漠”。这种“冷漠”体现在他们的观念转变,他们认为,干多干少一个样,干和不干也是一个样。
 
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,老师讲什么叫冷漠?举个例子就是说一个鱼缸里,有吃鱼的鱼,有被吃的鱼,在它们中间夹个玻璃板,吃鱼的鱼反复地撞击玻璃板,久而久之,就会觉得没有吃的希望了,即便之后把玻璃板拿掉,它们也能和被吃的鱼和睦相处,这就是“冷漠”。
 
发现问题后,宋志平认为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重新激发职工的热情,要点燃他们心中的“火”。有一次,宋志平利用石膏板生产线热压炉点火的契机,把火把扔了进去,之后看着周围的一群职工,说其实他是想借此机会点燃大家心中的“火”:只有大家心中有“火”,工厂里炉膛的火就能燃烧;但如果大家心中没“火”,炉膛里的火就会熄灭。虽是短短的一番话,却引发了职工的强烈共鸣,自此之后,在宋志平当厂长的十年里,炉子里的火从来没灭过。
 
 
 
我们做企业的,最核心的就是让大家心悦诚服,让大家满意,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事。满足人的要求,而不是忽略了人去追求人之外的一些成功,我觉得最大的成功还是人的成功。
 
管理模式
 
西方管理科学与东方文化的融合
 
谈理论,宋志平早期读过艾克卡、哈默在内的很多著名管理学家的书籍;谈实践,他曾去西方参观过很多大型企业。这些早年经历,在当时宋志平的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:做企业这件事情得遵循西方文化,做大企业更是如此。
 
但稻盛和夫等一批东方知名企业家打破了这一认知规律,他们用实践让世界看到了东方思想也可以做大、做好企业。东西方管理思想本就各有千秋,西方的管理学因更偏向逻辑思维的运用,重视定量化,所以西方管理讲的是模型;而东方大部分是定性,讲的是理念、道——管理之道、人生之道。
 
我觉得我们东方确确实实有很多哲理,这个哲理是指引我们心灵的东西,我们不能把它丢掉。在学习西方的时候,我觉得应该把我们的文化保留下来。或许和年龄有关,这些年我比较多学习国学,看一些著作,研究怎么把这些东西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。同时,对于西方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偏废,要把一些定量化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。
 
 
 
如今,不论是管理团队,还是管理企业,宋志平都强调应将定量与定性两者互补。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技术管理,特别是随着数字化管理的逐步推行,很多管理内容都开始要求数字化、定量化;而对于蕴含东方思想的管理理念,他提出了一套八字准则:敬畏、感恩、谦恭、得体。在宋志平看来,这其中就包含了中国人的思想,当然也是东方思想,在企业里,这是他对25万职工的要求。
 
我提倡“中体西用”的思想,因为我们的思想意识、我们的文化,还是中国人的思想。但是西方的一些科学、管理手段、量化、模型,我们也要把它很好地移植过来。这就是我讲的:在管理里面,我们既不要忘了老祖宗留下的这些灿烂的东西,同时也要打开门,积极地吸纳西方的管理思想,中西合璧,我觉得这样才能做好企业。
 
合作竞争
 
利他共生,互利共赢
 
文化认同,换言之就是“我们靠什么凝聚在一起”,宋志平认为这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文化,而文化认同的前提则是包容。“包”与“容”,是指既要把大家包在一起,也要互相进化,因为包容不只是一个迁就过程,还是一个互相融合之后,一起前进的过程。为此,他提出了自然和谐、社会和谐、竞争者和谐、员工和谐。其中,竞争者和谐看似是最难达到的,但在宋志平看来这是竞争理念的提高,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新常态、一个新变化。
 
过去我们的市场竞争,最终目的就是打垮对手、独占市场,但现在的竞争要学会和竞争者和睦相处,怎么在行业里实现共赢。中国的竞争是基于过去是小生产型社会,再加上对西方早期竞争的理解,才混合形成的竞争逻辑。但西方现在已经不再讲传统的恶性竞争,他们开始大规模地兼并重组,用重组来代替过去的倒闭和互相打垮,因为他们也在想如何能让利益得到更大的保全,我觉得中国现在也到这个时候了。
 
人类发展到今天,企业发展到今天,宋志平表示大家的境界都有了一定的提高。从早期残酷的、你死我活的竞争到现在这种相容的、互相促进的竞争,已发生了本质的改变。他坚定地认为,竞争不可避免,但大企业有引导大家改变传统的竞争模式,转向新的模式轨道的责任和义务。稻盛和夫也曾强调经营企业要用利他之心,以利他之心做利他之事,到头来获得的会是那些利己之人做利己之事所获利益的无数倍。
 
我们做生意,我的想法是一定要有利他的思想,一定要有分利的思想。企业是有人性化的,企业家也是有人格的,所以我们在做企业的时候,不应该光想到自己,也要想到别人,利己和利他融合起来,这就是从竞争到竞合,从早期的“红海”到现在的“蓝海”再到未来的“绿海”。“蓝海”就是大家不要再在那里拼命地厮杀了。
 
高瞻远瞩
 
做桅杆上的远望者
 
企业家,其实就是领导者,但又不是简单的管理者。领导者最重要的是找方向、管战略、看未来,要站在“一把手”的高度看问题。领导者下面不乏优秀的管理者,但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他,因为他们并不是都懂战略,也无法站在他的位置和立场上思考。因此,宋志平一直认为,作为一个大企业的领导人,一定要看清楚未来,一定要把握好方向。
 
看远方,想未来,看下一步的环境变化,这恰恰是我们做企业家最重要的。看不清远方的、不为大家看远处的、不观察明天的企业家肯定是最失败的企业家。管理者是把今天的事情做好、做到极致。企业家是要看到明天的事情。
 
作为企业家、领导人来讲,我觉得就是做绑在桅杆上的人,绑在桅杆上是很难受的,所以做企业家,做大的领导人你也是很孤独的,因为你是绑在桅杆上的。
 
企业家的终极目标,是为了人类幸福。宋志平认为,企业的目标不光只是追求进入世界500强,社会责任感、国人幸福感同样应当是企业家及企业追逐的重要价值。一个优秀的企业,不要只做好看的数字,也应该多做一些思想上的、文化上的贡献。
 
改革开放40年来,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,一大批中国企业登上国际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。与此同时,一个重要的群体——中国杰出企业家正在崛起,他们率领中国企业,顶风破浪,大胆创新,为世界管理学界贡献了优秀的中国智慧,并以杰出的管理实践为中国和人类社会发展创造了卓越成就。
 
为了将中国企业家的优秀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,系统总结和提炼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,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、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与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开展《改变世界-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》项目。由著名管理学者对中国50位杰出企业家及其所在企业高管进行深入的电视访谈和研究,为世界贡献东方企业家的商业智慧和管理思想。
 
 
(文/小编)
 
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
0相关评论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,作者: 小编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https://www.elephantcement.com/news/show.php?itemid=17316 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1454777040@qq.com。
 

© 版权所有:北京金秋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

京ICP备16041510号-2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2号